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征稿授权 经营授权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教育论文 > 教育相关 > 正文
教育相关( 共有论文资料 342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关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2011-04-30 13:17 来源:教育相关 人参与在线咨询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育人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由于本科生导师制是一定时代、空间、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这就要求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在目标定位、主客体关系、内容选择等方面做出一定调适。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目标;主客体关系;内容选择

        作为牛津大学秘密武器的本科生导师制,自从经竺可桢等老一辈教育家引入我国以来,在我国掀起了几次学习的浪潮。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培养精英人才的交替张力下,本科生导师制成了我国众多高校探寻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又一次青睐。但是,由于学者和高等教育实践界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特征等方面的理解不尽相同,以至于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出现“桔生淮北则为枳”、“水土不服”、“形式主义”等现象。总体看来,本科生导师制之所以在我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于没有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
        任何制度只有有了目标与使命的定位,才能凸显制度伦理与价值,才能发挥制度的保障与机制作用。但是,制度是一定时代、空间背景下的产物。制度的目标与使命定位需要考虑一定时代、空间背景。本科生导师制也是如此。换句话说,本科生导师制的确立,也需要根据其历史特征、内涵,结合当前背景,重新明晰其在当前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等要素下的目标与使命。有学者研究指出,最初作为牛津大学秘密武器的本科生导师制,是精英教育时代的产物,也是英国绅士文化的产物。但是随着“公司文化”对大学的侵入,大学变得越来越像公司,重视效率和成本,实用主义横行。在此背景下,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也不得不有了一些相应的调适。由此看来,本科生导师制是时代的产物、文化的产物。因此,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也需要把握这一点,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与使命进行新的定位和思考。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与使命定位,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一)应该体现我国的国情
        邓小平在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时非常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中国搞社会主义一定要注意中国的国情。同样地,作为舶来品的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应该体现中国的国情。
        由于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将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密集型,由以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外延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从整体上提高生产力的科技含量,改变生产力的水平结构,使我国生产力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产生一种质的飞跃,是教育的外部系统对教育系统的呼唤。在此背景下,教育担当着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从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上来说,教育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而培养人才。但是,中国国情的另一方面意蕴是,中国需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这就要求教育要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则,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肩负着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培养人才使命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在这一宏 观背景下来兼顾教育的双重功能,即体现“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也就是体现教育的双重属性。作为一项人才培养模式的本科生导师制,在目标和使命定位的厘定上,也应该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思考背景下进行。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既要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要注意培养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本科生导师制不能仅仅面向个别学生而忽略大多数,也不能仅仅注重学生发展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全面发展。
        (二)应该体现不同高校的定位
        通过查阅文献可知,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判。其中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内部的“跟风随意、形式主义”。更有学者犀利地指出,本科生导师制成为了我国某些高校挣取眼球的花样举措。实质上,众多高校之所以在本科生导师制上有跟风随意形式主义的现象,主要是在目标与使命定位上不明晰。也就是在“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干什么”这一问题的认识上,界限模糊,无的放矢。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定时代、空间、文化的产物。这就要求本科生导师制在不同的时空与文化背景下肩负不同的使命。很难想象一个应用性本科院校把本校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定位于培养研究性人才,其效果会如何。也就是说,本科生导师制目标与使命的定位应该体现高校的定位与发展理念。一般说来,从高校的功能上来说,高校可以分为四种,即研究性大学、教学型大学、研究教学性大学和教学研究性大学。不同类型的高校,因其目标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的规格也就不同。人才培养规格决定着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的差异。作为人才培养方式之一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厘定自身目标和使命定位时,也要考虑本科生导师制实施院校的目标定位。
        (三)应该体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根本目的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的传统在于通过给本科生配备导师,并通过一定的制度、经费、师资等方面的保障,来培养个性化人才。所谓个性化人才,即是与众不同的人才,也就是区别于大众、大家而有自己独特思维、能力的人才。因此,个性化人才实质上也是创新性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新性人才的标准不再仅仅指那些个性化人才或个体化人才,而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此,从本科生导师制的传统与当代的发展使命来说,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根本目的并没有改变。因此,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与使命定位应该体现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一根本目的。

在线咨询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