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征稿授权 经营授权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教育论文 > 教育研究 > 正文
教育研究( 共有论文资料 173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舞蹈对素质教育实施的作用

2012-08-27 16:56 来源:教育研究 人参与在线咨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目标,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住了现代教育变革的脉络,给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生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素质教育的理念正式提出后,一些学者对其内涵做了进一步探索,有人从培养能力出发认为:“素质教育广义地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和培养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国民教育体系及相关模式。狭义的讲,国家通过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素质为宗旨,以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学校教育体系及相关模式。”[1]有人从素质培养上认为“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进而实现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目标。”[2]还有人从发展的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3]

 

林群在《高校素质教育研究》一文中将其总结为“依据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者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对原有教育模式的反思,以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创造性力,增强品德观念,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而舞蹈艺术本质特征和舞蹈教育的特殊方式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舞蹈训练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近代工业机械文明与精致的劳动分工,现代物质文明给人类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却导致人体运动的局限,使人格健康发展受损,折射在教育与艺术中,便是肢体的僵化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匮乏。”[4]今天的学校教育模式是工业革命以后而形成的学堂教育形式,课堂上以文化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长期以来的“文史哲”教育和“数理化”训练使学生重于用脑力劳动而轻于身体感受。虽然体育、音乐、美术课作为辅助课程,给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和审美教育,但是前者以锻炼身体为核心只注重体能训练,而后者虽是以提高艺术修养为目的,但音乐和美术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其授课形式也和其他文化课一样。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还是把身体训练与内心情感培养截然分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受到影响,也阻碍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舞蹈理论家、教育家郭明达先生认为“一个人内心建立的可动性和外在的不动性相对比,使它与宇宙割断联系,将对他的人格发展有莫大的损害。”[5]19世纪法国音乐教育家德尔萨特,通过观察人体各种动作表现与内心活动的相互关系总结出一套表情和人体姿态的逻辑体系,被誉为“德尔萨特表情体系”。他发现:人的任何内心活动都是与其本身的某种形体动作或某种动作欲望密切相关的;内心感情的强烈程度决定着手势和动作的激烈程度。将人体的动作和姿态划分为心理或智慧(头颈)、情绪和精神(躯干和两臂)及身体(躯干下部和腿脚)3个区域;总结出关于姿态的9条基本规律,并进而将动作界定为对比动作、平行动作和连续动作3大类型。他认为,只有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躯干部分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有利于表演。他的学生A.吉罗德在《模仿、表情与手势──F.德尔萨特体系的实践法则》一书中将整个体系完成理论化梳理。根据德尔萨特表情体系,舞蹈在训练身心协调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人体动作来抒发内心情感得以呈现,因此舞蹈动作是人内心体验的直接表达。因此舞蹈训练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舞蹈训练中也以身体训练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身体训练不是以体能锻炼为唯一目的,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包括了音乐、节奏、呼吸、情感等因素。例如,舞蹈训练课中的一个压腿动作,其动作目的是训练腿部韧带的柔韧性,训练方式是在音乐的配合下有节奏的进行,因此在这一简单的训练中,既包括了人体关节、肌肉的训练,也包括了节奏、乐感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体会到身体变化带来的内心感受,有效的把体能训练与审美教育结合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舞蹈训练中通过训练学生身体形态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心体验身体的能力,以情带动身体的运行方式,从而达到对心理的培养,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二、舞蹈学习培养创造力

 

诸多的人才素质中,创造力是最为重要的素质,创造力的背后自信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语言的形成让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使得原先身体表达信息的能力逐渐退化,现代物质文明又给人们提供了许多的便捷,使得人体的运动进一步受到了局限。因此,除非接受专门训练,若让人们在众人面前展现自由的身体运动是一件充满“恐惧”的事情。这种“恐惧”来源于对自己身体的“陌生”与“无知”,来源于内心的不自信。舞蹈训练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身体,了解身体,从而能很好的运用身体表达内心,达到身心一元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强化内心的自信感,确认自身存在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舞蹈的教育和训练中教师会采用“模仿教学”,即启发学生用身体模仿动物、植物和自然界现象,在这一训练中学生能够发挥想像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的模仿,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尽量把被模仿的动物或植物的形态表现出来,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舞蹈中的即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舞蹈即兴是在特定信号刺激下发生的有意识和有目的的身体运动,也是在没有预先准备和排练状态下的创作活动。舞蹈即兴其实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和结果。它会帮助你提高灵敏性和观察力,激发创作灵感和表演激情。”[6]

在线咨询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