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征稿授权 经营授权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经济论文 > 货币金融 > 正文
货币金融( 共有论文资料 84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国内治理通胀政策途径

2012-08-16 21:24 来源:货币金融 人参与在线咨询

 

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5.5%(图一)。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年末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M1(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M0(流通中现金)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16.7%。2010年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一片涨声。稳定物价,防治通货膨胀成为2011年中国政府重点关注和调控的对象。本文将对2011年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

 

一、2011年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催生效应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推出了包括4万亿元投资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迅速增加。2008年9-12月,央行先后四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使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7.5%分别下调至15.5%和13.5%(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导致的货币乘数上升效应,增强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储备能力,扩大了其信用规模;同期,央行将再贴现率由4.23%降至2.97%,刺激商业银行扩大放宽规模,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同一时间,央行5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受此影响,银行信贷投放迅猛增长。这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秩序、恢复经济发展、加速经济复苏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导致了流动性过剩、产能过剩、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楼市畸形上涨等负面效应,流动性泛滥导致的通货膨胀成为目前中国政府必须要面临的考验。

 

(二)政府巨额投资引发的社会需求增加

 

2008年,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发行了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出达9243亿元。巨额政府投资一方面引发了流动性,刺激了价格攀升,另一方面,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也提高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成为必然。

 

(三)人民币供应充裕导致的流动性过剩

 

2008年中国广义货币M2发行量同比增长17.8%,2009年同比增长27.78%,2010年同比增长19.7%,同期GDP增长率为9.6%、9.2%、10.3%远远高于同期GDP发展速度(图二),货币发行量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实质就是流通中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产生通货膨胀。

 

(四)人民币升值与热钱棘轮效应加速了通胀

 

预期人民币升值导致国际热钱涌入,外汇储备和占款增加,国内货币供给被动增加,加大通胀压力;同时,热钱涌入,外汇储备增加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被迫升值吸引更多国际热钱涌入,外汇储备和占款增加,货币供给进一步增大,加剧通货膨胀。

 

(五)美国和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全球流动性泛滥

 

2009年3月,美联储购买了1.7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开始了第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宣布到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为刺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推出了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宣布将联邦基准利率维持在0至0.25%的水平不变。当天,欧洲央行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维持在1%,英国央行宣布维持指标利率为0.5%,2010年10月,日本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意味着向全世界提供流动性。追逐资本回报率的本性导致未被本国吸收的流动性流向利润更高的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外资的涌入导致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货币被动地放宽,加剧了通货膨胀。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美元被贬值,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和贵金属价格普涨,正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作为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进口商品需求量巨大,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导致引发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和下游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

 

(六)其他因素对通货膨胀的推动效应

 

一是房地产价格的传导效应导致物价的全面上涨。2006年起房地产价格一路攀升,伴随着租金和企业成本提升,推动物价上涨。二是劳动力价格在成本和消费价格双重推动和经济刺激计划的带动下的上升推升了物价。三是资源价格和公用事业费提价推动物价上涨。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

 

(一)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政策

 

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年来,这一政策目标已经达成,中国经济已经复苏并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政府目前应根据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适时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加强流动性管理,控制信贷规模和增速,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为治理通货膨胀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采取何种货币政策取决于政府在一定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简单地可归结为保增长、促就业、稳物价、平收支。根据2010年(图一、图二资料)和2011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各月CPI分别比同期上涨4.9%、4.9%、5.4%,平均上涨5.0%,PPI分别比同期上涨6.6%、7.2%、7.3%,平均上涨7.3%,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目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巨大。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经济发展的内生性,2011年完成年初制定的7%的经济增长目标应该是确定的。结构的调整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可以和治理通胀同时进行,因此,中国货币政策最紧要的目标就是稳物价、防通胀。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采取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贷款规模、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等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2010年至2011年5月30日(图三),央行11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性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达到21.00%和17.50%的历史新高,表现出政府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强烈意愿

在线咨询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