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征稿授权 经营授权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生态学论文 > 生态发展论文 > 正文
生态发展论文( 共有论文资料 20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城乡生态发展措施

2012-10-16 16:48 来源:生态发展论文 人参与在线咨询

作者:崔永 周红果 单位: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一个时期以来,价值论研究领域都借用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即主要在“效益”、“效率”或对人“有用”的意义上理解价值范畴,这其实只具有部分的合理性,其中难免隐含着某些错失或价值误导。工业文明所引发的生态危机,从负面的意义上日益凸显着环境价值的重要性。实际上,在人的生活与活动的一切领域中,诸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精神文化领域、道德审美领域等,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的价值生成过程,从不同侧面体现着人生价值追求;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人的活动与自然选择所共同生成的环境价值,同时具有属人性和自在性,体现着人文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价值并存,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问题,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城乡发展的失衡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环境价值的内涵

环境价值既包括自然界自行生成的自在价值形态,又包括人与自然共同作用所生成的自为价值形态,是合“人的尺度”的社会过程与合“物的尺度”的自然过程彼此契合的统一,是人生价值与自然价值相互渗透、共同生成的结果。阳光、大气、土壤、江河湖海、自然景观、动植物物种等等,共同构成环境价值的现实形式。环境价值的生成具有双重的能动中介:人的活动与自然选择。人的活动又同时具有“为我性”和“对象性”特征,前者体现为受“人的尺度”驱动的合目的性,后者体现为兼顾“物的尺度”的合自然性。“合目的性”与“合自然性”的彼此契合,体现了自然生态系统价值的本质要求。由于自然选择的主体是自然界对象主体,所以,环境价值对于它们说来,则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应然生成过程。

环境价值是供人类和非人类生命体可资利用的生命之源,如同人的呼吸需要空气、饥渴需要进食饮水、住行需要居室和交通手段一样,动植物也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热量、能源和其他适宜的生存条件。在实物层面上,环境价值可以具体化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大气资源、太阳能资源等,总括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和恒定资源三大类。在此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利用一定的计量方法计算环境价值的损耗成本、保护成本、恢复成本,以及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所生成的近期的和远期的收益(绿色收入)。环境价值依据不同的条件对于GDP存在着两种可能的和相反的因子,人们一方面需要时刻注意从GDP中减去因人的活动而导致的自然资源或环境价值的损耗,另一方面,又要在GDP中计入由于环境价值的生成而促使GDP增值的收益。在这里,环境价值的损耗和收益,都同时包括近期的和后续的两类变量。环境价值生成的基本依托是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是基于人的实践活动而生成和变化的人化自然。因此从本质上说来,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主要是人性和人的实践的异化,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关键在于拯救和提升人的本性,矫正现代人从事现代化活动中反生态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

工业文明以来,由于资本法则与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恶化,以“有用”和“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学价值观,尽管在重视人的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具有基础性意义,但是,随着近现代历史的演进,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加剧了两大失误:一是对全面追求真善美的人文价值的冲击,二是对环境价值的排斥与损耗。这样一来,物的尺度、环境价值、全面的人文价值和广义的系统价值便同时被排斥于经济学价值观的视野以外。迄今为止的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征,从而决定了环境价值的不同类型。

(一)人与自然的原初同一。原始文明时期,自然环境大多是未经人类活动影响和改造的原初自然,人类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动物一样,现成地利用自然物,自然界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神秘的和不可抗拒的力量与人相对立。这时,人与环境之间是一种狭隘的单向关系:人类主要是通过本能的生理代谢活动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自然环境不仅不受人类的支配或驾驭,反而主宰和支配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与活动样态。

(二)人与自然的初步对立。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从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时代过渡到了以农耕、畜牧为主的农业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发展到主动地改变自然,并逐步扩大改造自然的范围和深度,人造环境越来越多地呈现在现实生活之中。人们凭借不断发展的能力,不再局限于只是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耕种和放牧,而是在他们所到之处砍伐森林、烧毁野草、种植庄稼,人为地改变了自然地貌,人工自然环境接踵出现。到了农业文明后期,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出现冲突与不和谐状态。

(三)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之农业文明时期有了极大的提高,人对于自然的强势达到了无度膨胀的程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器大生产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广泛涉足太空、海洋和地壳深处,到处去征服自然和改造环境,由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恶化。人类一方面似乎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另一方面却由于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严重的环境危机不断出现,人类到处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出现了“异化”,人类反而越来越不自由。(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后工业文明时期,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和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环境生产和清洁能源将逐步得以推广。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方式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人类看重的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开始善待自然,重视环境价值,主张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把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经济活动的当下效益与后续效益统一起来,把未来人的利益和自然的“内在需求”也纳入到价值论域,从而使人类有可能拥有更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这种生态文明将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

二、环境价值与其他价值形态的关系

如果以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为基本视点,那么,一切具体的价值形态都是系统价值的要素。由于不同价值形态的生成主体的诉求差异,具体价值形态之间始终并存着对立与统一关系:如果不同的价值形态之间具有正相关的统一性或相容性,系统价值就呈现正值的或递增的生成趋势;反之,如果不同的价值形态之间具有负相关的对立性或相斥性,系统价值就呈现负值的或递减的生成趋势。

在线咨询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