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征稿授权 经营授权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素养论文 > 正文
职业素养论文( 共有论文资料 35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

2020-07-16 11:21 来源:职业素养论文 人参与在线咨询

摘要: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综合素养,文章首先说明了共生理念下的教育,然后论述了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内涵,最后阐述了共生理念下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

关键词:共生理念;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

“共生”本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不同的生物之间互依互存密切地生活在一起。20世纪以来,共生理念已经逐渐辐射到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门类领域,成了一种协调各方矛盾冲突的哲学思想引领。笔者作为在师专院校从业十多年的英语教师,深刻认识到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与新时代背景下现代社会要求的小学英语教师职业素养标准相距甚远。共生理念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我的和谐共生,这恰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理念———平衡、改善和提升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相契合,这种密切的内在关联性使共生理念可以成为共生教育的理论基础[1],并对解决师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共生理念下的教育

20世纪以来,人们对共生现象的研究已经从生物学的具象研究扩展为抽象共生理念的研究。可以说,共生理念甚至已被提升至一种哲学思维和价值理念。共生理念为我们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社会、宇宙协同发展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为我们理解人生、价值、意义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性引导。山东师范大学李燕博士的论文《共生教育论纲》[2]试图在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21世纪建立起一种共生教育理论体系,以解决我国当前单向度的教育发展问题。该体系对人与自然共生下的教育环境与教育生态保护、人与环境的协调及教育环境对人之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就共生教育中教育目的取向、课程建构、师生关系、共性与个性教育等内涵给予解读,这是目前对共生教育探讨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尝试。胡守钧教授在其《社会共生论》[3]一书中指出,社会由各个维度的共生系统组成,和谐共生是在合理的度内分享资源,社会的进步基于改善人的共生关系。共生理念的社会学意义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本质在于优化各种共生关系。那么,教育的发展是否在于优化教育主客观的各种共生关系,以达到教育的和谐发展,或许社会共生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坐标来探索共生理念下的教育发展。对人的培养是在自然与社会整体生态关联下对人的身心熏陶与智力开发。共生是一种关系,一种人性化、创造性、开放性存在关系。共生教育应把人的自然化教育、人的社会化教育及人的身心化教育纳入一个和谐、共存、共享、共生的关系中。因此笔者认为,共生理念下的教育是研究教育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策略等)和社会之间的共生现象和共生发展的问题。如何用共生理念指引优化教育主体间的互利共生、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及与社会发展之间共存共生是共生理念的教育学意义。

二、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内涵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本身就有很严格的职业规范和要求,可以把这些基础的规范和要求归为基本职业素养,而具体到各科教师则必然受制于该学科的学科特点要求,会有不同的专业素养特征。作为预备教师的师范生,笔者认为师范生的职业素养是指师范生未来为履行教师规范和岗位要求而应该具备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人文学养和学科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大致可以分为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大方面,其中,基本素养是软件隐性部分,专业素养是硬件显性部分。笔者把师专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职业素养结构分为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大部分,其中基本素养包含教师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技术素养和艺术素养;专业素养包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者互利共存,缺一不可。

三、共生理念下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受社会变革的影响。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知识与服务并举的更高要求。高职师范教育不应只单纯追求学科知识与理论的教育,而是要满足师范专业学生未来就业与社会要求的零接轨要求,实现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要求的共生。共生理念下的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课堂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及学生与自身之间形成互利共生关系,达到优质和谐共生。共生理念下师范生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互利共存、互利共享、互利共生,因此师专院校要努力培育学生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使两者发展为一种优质共生态。

(一)共生理念下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原则

1.职业性原则。共生理念要求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要求是共生关系。师专院校对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那么对师范生的培养标准就要严格按照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要求来定位和规范,即必须坚持职业性原则。坚持职业性原则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师范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框架,即以培养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职业素养为师范生在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并以此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使师范生踏入小学英语教学岗位后可以迅速适应工作。2.开放性原则。共生理念的特征之一就是开放性、包容性,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制,实现教育主体间的多元共生和教育客体的资源共生共享。师专学校和小学之间要搭建共生关系,建立大学教师、小学教师和师范生三者为主体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对教师教育改革与专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合作探究,实现师专和小学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打破以往师专院校单方面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师专和小学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方面深层次合作的师范生人才培养开放联动机制[4]。3.实践性原则。共生理念关注人的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融合。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出发,探索把知识技能融入教学工作,从而实现个人的不断成长发展。师专院校在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增加师范生接触真实小学教学环境的机会,在真实的环境中锤炼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强化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坚定其教师职业信念,加速师范生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化,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成长。

(二)共生理念下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基本素养培养的策略

1.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途径。教师身为职业人和社会人,如何在岗位上与学生、与其他教师之间建立和谐持续的共生关系,如何与社会共生发挥自身道德力量?其中师德培养是重心。共生理念下的师范生师德培养是静态与动态、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的多元共存培养。师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和基础,是其成为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做好师德宣传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引导师范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外在的师德规范逐步内化为内在的“自觉自律”品质。师范生师德形成的起点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知和认同,在学校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集中学习来实现。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使师范生获取全面客观的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深化师德认知,提升师德意识,形成师德情感,磨炼师德意志,付诸师德行动,养成师德自律[5]。除了课堂内的显性师德教育课程,师专院校还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开发隐性课程,如学校的校风校纪、师德文化建设、师生座谈、师德征文活动等。校园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以师德培养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线[6]。同时,学校应让师范生投身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师范生对师德规范的认识和体验,使师范生能逐渐把教师道德的基本准则和规范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追求和行为品质。2.师范生人文素养的养成途径。语言的共生就是文化的共生,英语不仅是一种交流的语言符号,更代表着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形态社会形态。英语课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层面,教师要从两种语言文化系统出发,培养师范生扎实的人文学养。师范学校在现行哲学、思政、大学语文等限制性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不妨创造条件再增设一些非限制性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如文艺理论、文学流派、教育伦理学、跨文化交际等,满足不同学生的人文课程学习方向。3.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养成途径。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化的时代,教育领域不断发生着技术性改革,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也越来越信息化。这样的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然发生了变化,所以构建学生与技术的共生化关系,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素养,才能使其更好地学习和服务于未来的工作。在教育信息化蒸蒸日上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热潮一浪比一浪高,师专院校要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资建设,比如,对英语系而言,要建设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语音教室和先进的多功能教室及计算机教学教室等,为师范生提供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使其成为信息化教学的直接体验者和受益者。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养,还要多创设活动平台,开展学生课件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并把获奖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到校园网络课程上,供师生交流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素养。4.师范生艺术素养的养成途径。语言体现的是文化,艺术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学习与艺术是共生性互利存在,师范生的艺术素养培养自然与其英语专业素养养成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师范院校可以考虑组建艺术技能课程模块,使艺术技能培训具体化。学校可以把声乐、乐器、舞蹈和美术四门课程组建为艺术技能课程模块,让学生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各种艺术技能,提高综合艺术修养。同时,学校也可开设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等选修课,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的艺术认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活动,鼓励英语专业学生积极参加艺术社团活动,如迎新生晚会、音乐剧、话剧表演、书法绘画展览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共生理念下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专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1.师范生专业知识的建构。一般而言,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通时性知识。蕴含这些知识的教育客体资源具有互利共生的关系,因此教育主体要多元化地利用学习这些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首先,注重本体性知识的基础性。教学中教师要夯实英语专业师范生英语学科专业知识,使学生建构起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其次,突出条件性知识的建构。学校要适量增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的课时数,改革教育类课程的闭卷考核方式,可以采取让学生用相关教育理论写论文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条件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再次,加强实践性知识的获取。教学实践是师范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主要途径,实践性知识支配着师范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选择与判断,影响着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筛选、过滤和运用[7]。最后,扩大通识性知识的积累。教师应引导英语专业的师范生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获取知识的便捷渠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多方面知识。2.师范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教育主体间的共生关系包括师生、师师和生生。提高师范生专业能力,需要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这些主体间通力合作、互补共生。首先,加强学风建设,完善师范生知识结构。能力是个体心理特征,知识和技能都是能力的基本要素,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相应的能力也就不存在。当前,师专院校面临着学生入学成绩逐年下降,学生学习基础不断降低的窘境,因此必须抓好学生入学教育、重点治理学风,扭转学生初中时的不良行为习惯、端正其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校严格的学习规范制约下逐渐转变学风,热爱学习。学校要按照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结构,使英语专业师范生建构起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为专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好知识基础。其次,加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基本功是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的技能基础。教学基本功一般包括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三笔字书写能力、教材把握和多媒体使用等综合能力,学校要重视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由于英语学科的语言类、工具性特点,对师范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师范生一定要掌握如何用英语进行课堂组织,如发出指令、教学流程衔接、学习任务简洁描述、游戏介绍、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等。英语教学绝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小学生那么简单,师范生一定要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培养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的能力。最后,创建教师教育共同体,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师专院校和小学合作建立教师教育共同体,搭建师专教师、小学教师和师范生三者相互交往、互动、合作、分享的平台,共同完成知识、能力和意义的建构,实现师专院校和小学的互动、融合、优势互补,实现师范生真正意义上的“双导师”制,有力推进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增长。

四、结语

共生理念契合了教育的价值目标与精神渴求,为新时代解决师专院校如何培养师范生的职业素养诉求提供了理论指引。今日之师范生即明日之教师,师专英语专业师范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小学英语教师,他们在校期间所培育形成的职业素养不仅关系到未来个人的职业发展,而且关涉着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高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英语教育的长远走向,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其职业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刘满芸.共生翻译学建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346.

[2]李燕.共生教育论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3]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8.

[4]解艳华.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需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14-10-29(3).

[5]郭兰瑛.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探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2):102.

[6]戴彩虹.新形势下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17-19.

[7]夏小庆.师范生教育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3.

作者:赵雅婧 单位:长治学院师范分院英语系

在线咨询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