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正文
基础教育( 共有论文资料 58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师校基础教育互动性

2012-09-28 17:18 来源:基础教育 人参与在线咨询

本文作者:曹如军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

一、理论分析

地方高师院校是对办在地级市或中心城市的师范学院和师范专科学校的统称。与部属或省属师范大学相比,地方高师院校具有“与生俱来”的区域性特征,其基本生存方式就是以知识和人才资源为依托,直接为特定区域的基础教育服务。正是这种为特定区域的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能,把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紧密联系到一起。因为地方高师院校服务质量的好坏,既深刻制约着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昭示着自身办学水平的高低,影响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地方基础教育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的服务对象,以适当的方式去促进地方高师院校改进办学水平,事实上也是在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在理论上,地方高师院校和地方教育之间理应建立起紧密的互动关系。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教育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活动,教育发展的内外部规律早已向我们揭示了内、外部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深受政治、经济体制以及教育自身发展变化的制约。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高师院校与地方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性质、程度和范围上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此为据,我们把建国以后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的互动关系粗略划分为传统时期和转型时期两个阶段。

(一)传统时期互动关系的特点。从建国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互动关系的传统时期。这一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主导之下,双方的互动关系呈现出单一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二)转型时期互动关系的演进。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教育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进入转型时期。在现阶段,教育内、外环境的变化,已对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的传统互动关系提出了转型要求,要求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之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双向建构关系。

二、现状调查

虽然教育内、外环境的变化,为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互动关系的转型创设了有利条件,然而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之间要真正确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双向建构关系,还须经历一个渐进的转型和发展阶段,期间必然会遭遇到种种非预期性的矛盾和困难。因此,为揭示在当前的转型过程中,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互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存在问题,本课题组以某师范学院开办有师范类专业的系科,及从该师范学院所在的行政区域抽出的8所中小学校为调研对象,着重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互动关系的现状做了较深入的探寻、分析和总结。具体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一)互动意识清晰化。无论是在高师院校还是在中小学校,当问及对方参与行为的重要性时,受访者几乎都持肯定态度。在中小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看来,高师院校的参与行为肯定有益于本校的发展,有了高师院校的理论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可以避免重复以往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型模式,可以少走弯路。而在高师院校各系科的领导和教师看来,中小学校的参与行为能促进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从而有利于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实践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互动方式多样化。通过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之间的互动,在方式上业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向。首先,从高师院校这一主体来看,高师院校对中小学校的参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师资培养依旧是高师院校影响中小学发展的最重要主题,但参与方式除了传统的职前教育外,函授、讲座、报告、短期培训、专题培训、校本培训等形式多样的职后教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参与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中小学校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的创新。第三,参与中小学校主持的教育科研项目,指导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活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其次,从中小学这一主体来看,中小学校对高师院校的参与主要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主动成为高师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协助该师范学院组织教育实习活动。第二,参与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学环节,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第三,指导师范生就业。一些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定期应邀到该师范学院,通过举办讲座、召开讨论会等方式,向师范毕业生传授应聘的技能技巧。

(三)互动主体不平衡。高师院校是一个由多学科、多专业建构而成的系统,其内部设有师范类专业的系部均可被视为互动主体。在此,我们所说的互动主体不平衡,首先是指该师范学院的不同系科与中小学校的互动,在频率和程度上存在差异,其中一些系科与中小学校的互动就远甚于其他系科;其次,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校与高师院校的互动,在频率和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在本课题组所调查的8所中小学校中,农村地区的学校与高师院校的合作远不如城市地区的频繁,而城市地区的重点中小学校与高师院校的互动又要多于普通中小学校。

(四)互动成效待提高。互动成效的高低,是检验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成败的关键性指标,当前,地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互动的成效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互动缺乏明确的规划。合理的规划可以通过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流程,使组织成员的力量凝聚成一股朝着同一目标方向的合力,以减少重复的、浪费性的活动,提高效率。然而,从调查结果看,受访的大多数系科和中小学校都缺乏明确的互动规划,既没有一个清晰的互动时间安排表,也没有对具体活动做出程序性规定。在现实的互动活动中,对方即兴式的、应急式的参与反而占有很大的比例。

2、互动缺乏应有的深度。在互动过程中,双方成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心态,形式主义的做法较为严重。许多互动活动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真正能够沉下去的组织成员并不多见。

3、互动双方对互动的实际成果并不满意。从调研情况看,对互动实际成果感到不满意,是互动双方较普遍的情绪反应。其中,又以中小学教师对地方高师院校举办的函授教育和新课程培训为典型。在中小学教师看来,高师院校的函授教育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理论主导模式,缺乏应有的实践价值;新课程培训也是如此,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能用之于教学实践的东西不多,通常采用的专家讲座再加几节示范课的做法,被教师们戏称为“考古式培训”。

三、问题探讨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