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征稿授权 经营授权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正文
基础教育( 共有论文资料 58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基础教育科学取向研究

2012-10-21 16:46 来源:基础教育 人参与在线咨询

本文作者:宋修玲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教育的变革最终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而发生在学校、课堂中的变革总是细微的、渐进的。在讨论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科学管理取向之前,让我们先来观察下面三个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或事件。场

景一:某课堂上教师们按照事先商定的主题选择各自的观察位置,或坐于教室前方综观全局,或坐于学生身侧见诸于细微。大家手持不同的观察量表(例表1、例表2),边听课边记录。课后根据记录进行数据的统计,并分析得出推论,然后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例表1[1]研究问题: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广度怎样?说明:1.学生参与度可用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与参与态度来评定。2.学生参与的态度可分为:A兴趣浓厚,认真倾听,积极主动参加活动;B兴趣一般,认真听讲,被动参与活动;C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被动或不参加活动(发呆、走神、做小动作、和同桌讲话等)。例表2[2]研究问题:课堂教学实践分配之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如何?

事件二:某学校中为系统、全面、根本性地变革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教学中开展了“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实践探索。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你把学生带到哪里(基于课程标准分解的教学目标)?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朝向目标的教学过程与方法)?3.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发现学生学习结果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差距)?通过“基于标准的教育与评价”建构了从模块到单元、到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体系、评价体系,让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明晰的指向、确定的标准,让教学行为与策略的改进有明确依据。这有效克服了当前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越位、缺位、简单依赖个人经验”等现象,带来了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也不再是仅仅基于经验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通过各种科学设计的评价方法来证明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不断获得与目标紧密联系的自己教到什么程度的证据,并引导学生走向成功。[3]

事件三:某工厂里正在进行工人搬运铁块的实验。这个工厂的原材料是由一组记日工搬运的,工人每天挣1.15美元,这在当时是标准工资,每天搬运铁块的重量是12~13吨,对工人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就是找工人谈话或者开除,有时也可以选拔一些较好的工人到车间里做等级工,并且可得到略高的工资。研究者观察研究了75名工人,从中挑出了四个,又对这四个人进行了研究,调查了他们的背景、习惯和抱负,最后挑了一个叫施密特的人,这个人非常爱财并且很小气。研究者要求这个人按照新的要求工作,每天给他1.85美元的报酬。通过仔细研究,使其转换各种工作因素,来观察不同的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例如,弯腰搬运,直腰搬运,行走速度,握持铁块的位置等因素,通过精细的观察试验,并把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很好地搭配起来。研究者认为,工人每天的工作量可以由现在的12~13吨提高到47吨,工人并不会感到疲劳,采用计件工资制,工人每天搬运量达到47吨后,工资也会升到1.85美元。这样施密特按照这种科学实验的方式工作后,第一天很早就搬完了47.5吨,拿到了1.85美元的工资。其他工人也渐渐按照这种方法来搬运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很多。[4]

对比上述三者,我们可以找寻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明确的标准、科学的过程、可操作的工具、有效的评价。事实上,场景三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是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所做的著名的三大实验之一。泰罗首次将科学的方法引入管理学,建构了科学管理的范式,开创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先河。而事件二发生在近几年的无锡锡山高中。锡山高中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实施“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在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引人瞩目。至于场景一,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一定都不会陌生,课堂观察已经从专家的理论逐渐成为日常教研活动的方式之一。什么是科学管理?泰罗对科学管理作了这样的定义,他说:“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5]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切合了“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模式的特点。"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所指导的以课标分解方法、学习目标叙写规范、目标导引教学和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为技术路径,并引入课堂观察实践活动来推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模式。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注重团队的合作、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正是它所倡导的。不难发现,科学管理的取向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正在进行一场并不悄悄的革命。以南京市教研系统近三年的几次主要大型培训为例,更能印证这一点。

其实不只是南京,近几年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研员之家已经为全国各地教研员开办了30余期培训班。以课标分解、课堂观察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课题研究逐步从市级、区级专家讲座、教师培训、教研反馈向校本推进,成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活动方式。如同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最初的遭遇相似,以课标分解、课堂观察技术为特征的“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无论在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那里,都遇到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支持者认为“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可操作的技术手段,能够成为落实有效教学、提高效率强有力的抓手。但是课标的分解技术对一线教师来说,无论是难度还是时间上都有困难,希望专家们把各学科的课标分解好,给一线教师去用。课堂观察最好能把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量表全部开发出来,甚至提供一些量表的常模,比如一节课到底多少次提问算合理?一节课几次合作学习合适等作为参考。反对者则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复杂性、场景性无法用机械的、技术的手段去研究;以生命的体验、意义的获得为标志的教育,是个性化的,难以用科学的逻辑、规范的话语、毫无生气的数据来表达。面对这一有着鲜明科学管理取向的教学实践变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的工具性?它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它的局限性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将影响教学实践改革的方向。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脉络或许能给我们有益的启发。

在线咨询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