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 > 正文
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 共有论文资料 25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计算机模块式教学体系研究

2012-10-15 16:01 来源: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 人参与在线咨询

本文作者:窦立莉 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3]近年来,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缓慢,招生形势严峻,为改善这种现状,学院作为2011年院级立项课题研究并实践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功能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本文为该课题研究成果。

1当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极不稳定,专业调研不及时,不能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动向,造成课程设置陈旧、计算机类的不同专业区别不大、职业方向不明确招生困难。这也就要求我们不断动态的定位该类专业,突出其专业特点。[2]只有通过开展广泛而深刻的专业调研、认真分析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才能处理好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考生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关系、长期规划与短期调整的关系。同时结合地方特点,科学地进行人才预测,动态地进行专业设置,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

1.2专业对口率偏低

1999年以来,全国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大规模扩大招生,计算机类专业人才需求已接近饱和,同时大量的培训机构也在不断的输出定向型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受到空前的严峻考验。经过多方努力,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虽就业率保持稳定,但专业对口率明显偏低。

1.3教育理念较落后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之本,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色创新,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深刻理解这一教育理念。[4]校企合作最终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如何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上,这是实现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的关键环节。[5]没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我们的学生就不能掌握企业需要的技能、不能适应工作岗位,无法实现就业,也就失去了高职教育的意义。

1.4教师企业工作经验较少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制定和实施,教师实践技能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技能水平。目前绝大部分教师直接来自于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教学质量低。

1.5学生职业技能不满足企业需求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专业技能不扎实,实战能力差,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只有依托产业办专业,把学院引向市场,让社会参与办学,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确定职业方向,突出动手能力训练,才能真正满足企业需求。

2基于专业核心模块的动态功能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术领先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开发工作岗位实际实训项目,达到校企资源共享,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具体操作,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原则设计模块,首先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企业、行业专家、在校生、毕业生、兄弟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调研方式主要包括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会、企业深访、电话调研、参加企业招聘会或联谊会等,同时更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网上在线调研,分析得到了近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并据此制定出了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按培养能力平台划分模块,不断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提出基于专业核心模块的动态功能模块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是一种扩展的集群式课程体系结构,包括专业核心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用模块、动态职业模块。

专业核心模块:对应职业核心工作岗位,同时对应专业核心技能取证。主要包括平面设计、二三维动画制作、多媒体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子模块。对应photoshop、3DsMAX,CorelDraw、Illustrator、Flash、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课程。公共基础模块:对应基本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英语、沟通、表达、写作、创新、合作、组织、管理等职业素养。对应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写作、演讲训练等课程。专业通用模块:根据面向与职业核心岗位相关的特定职业岗位群(集群)的多种职业方向,抽取出该职业岗位群(包括职业核心岗位)需要的共同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作为各职业方向的通用部分,设立专业通用模块。基本专业素质主要指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基础编程能力,对应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信息处理技术、办公设备使用维护、软件应用、基础编程语言等课程。动态职业模块:根据各个职业方向的不同要求,设计出柔性的动态职业模块,可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需求对各职业方向人才的需求情况做出动态修改,每个模块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应。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网站设计、网络管理等动态职业模块。每个动态职业模块又都包含若干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或课题组成。每个动态职业模块对应一个专业辅助技能取证。

3基于专业核心模块的动态功能模块式课程体系的特点

3.1突出以市场为主导

职业核心工作岗位对应专业核心模块,同时又充分考虑到了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各个模块与职业能力平台相挂钩。工作岗位分解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对应课程,即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来确定课程内容,使“能力本位”的思想得到体现。

3.2模块化确定了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系统化教学方法。模块式教学(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1]

3.3动态性阐明了课程体系适应变化的显著特征

动态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核心模块和动态职业模块内各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一致,体现出课程设置的动态性;二是根据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可调整选修相应动态职业模块的学生人数,体现出课程选择的动态性;三是根据专业招生情况和就业情况动态调整动态职业模块内专业方向,体现出职业发展方向的动态性。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