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经济论文 > 中国现代经济论文 > 正文
中国现代经济论文( 共有论文资料 23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当代经济增长理念误区研究

2012-11-19 17:05 来源:中国现代经济论文 人参与在线咨询

本文作者:李步青 单位:中共晋城市委党校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最主要的课题自然是研究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遗憾的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只能对若干社会经济现象作一些浮浅的解释,离解决实际问题相距甚远。我以为,根源在于研究方法存在一些误区。如能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必然会使理论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误区之一:经济波动的原因

经济波动指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增长。较大的波动通常称之为经济危机。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中,稳定增长被称之为均衡状态。有不少学者试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均衡增长的路径和条件。不过他们都认为,由数学模型得到的结果只是对现实的高度抽象,能够满足那些条件的现实经济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事实上,经济波动只是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一种反映。由成千上万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市场经济,很难避免供求脱节的发生。作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是否存在均衡增长路径,而是要寻求经济波动的原因,从而找到减缓波动的对策。个别地区、个别部门的小范围波动是常有的事,可以看作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市场机制可使这种波动在短期内消减。而涉及全社会的波动,则主要是错误的经济政策造成的。这要从商品生产所具有的两重性说起。商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是实物生产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体。

实物循环过程必须伴随货币循环过程。从全社会看,所有的生产者又都是消费者。他(她)们必须通过市场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才能获得货币去购买别人的产品。当金、银等贵金属充当货币角色时,这种过程一般可以顺利进行。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产量有限的贵金属难以继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作用,因而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取而代之的是纸币这种纯粹的信用货币。纸币不同于贵金属货币,它本身没有价值。纸币所代表的价值总量,只能是已经卖出的商品价值总量。在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这两个总量可以保持一致,从而再生产过程可以顺利进行。而在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只有增发纸币才能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扩大再生产面对的是未来的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当纸币增发量过大时,就会刺激生产者盲目扩大投资,同时也会刺激消费者的过度消费,从而促成社会生产过程的比例失调。当这种比例失调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大范围的经济波动。金融部门对利润的盲目追逐,是大量增发纸币的动因之一;政府部门对刺激经济增长的政治需要,则是大量增发纸币的动因之二。可以说,经济波动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而政府失灵则需要政府正确的宏观调控措施。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把握尺度。不管是刺激政策还是紧缩政策,过头了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什么是宏观调控依据的尺度,我以为最主要的是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资,而增加的投资只能来自积累。新增的国民收入中,如何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决定经济能否长期稳定增长。最优的积累和消费比例,就是宏观调控的标尺。学术界提出不少计算最优比例的数学模型,有的依据一些由主观因素决定的参数,难以实际应用,有的计算过于繁杂,结果也不见得准确。最优比例应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数值,但我们只能得到它的近似值。因为我们所能得到的国民收入总量只能是一个近似的统计数值。其实,我们可以依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找到一个简便的方法。首先,最优比例应该是保证全社会消费增长率最优的比例。把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总量或消费总量,或者是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总量作为目标函数实际上都是不科学的。其次,要保证下年度消费增加一定比例,本年度第一部类就必须为第二部类生产相应的生产资料,而要保证下下年度消费增加同样比例,第一部类就必须为了生产第二部类需要的生产资料而增加相应的第一部类的生产。按照这一思路,凡是具备初等数学知识的人,都可以列出计算最优比例的方程组。这个方程组需要的两部类生产的物资消耗系数、本年度新增国民收入总量和消费总量,都是可以通过现实的统计资料计算出来的。

有了最优比例这个标尺,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就有了依据。当现实的积累和消费比例偏离最优比例,偏离多少,就采取多大力度的调控措施。在确定最优比例的各种方法中,比较有名的是被称之为“积累黄金律”及其变种的方法。这是主流经济学赖以建立的边际分析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且不说“积累黄金律”无法直接利用统计资料来计算,单就其推导过程所依据的一些假设条件看,也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其一是资本和劳动的报酬率必须等于各自的边际生产率。所谓的边际生产率,就是资本或劳动一个不变,另一个变动所引起的产出变化。我们知道,资本和劳动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在各种可能的组合中,必然有一种最优组合,使生产能力达到最大。如果不是这个最优组合,资本或劳动的变化,自然会引起产出的变化,若是资本投入量低于最优组合的要求,增加资本的投入就会带来产出的增加,这显然不能看作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劳动也是如此。

事实上,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也根本算不出来。在现实生活中,资本和劳动的报酬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让报酬率等于边际生产率只能是一种异想天开的假设。其二是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效用是一个无法量化的概念,消费者之间也缺乏可比性。所谓的以效用计量的社会福利总量,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以此为基础推导出来的结果,很难说有什么实际意义。主流经济学家们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在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上,而微观分析的基本假设就包括以上两条。以这样两条不靠谱的假设所作的分析就不可靠,在此基础上宏观分析,那就更不可靠了。

误区之二:经济停滞的原因

经济停滞指社会经济长期处于简单再生产状态。在有的文献中,把经济停滞归因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认为不存在人口增长和技术变化时,递减的回报将最后遏制所有的经济增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是一个伪命题。当资本投入低于资本劳动最优组合比例的要求时,增加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有可能是递增而不是递减。在真实的历史过程中,存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经济也有长期停滞的时期。原因在于不存在技术变化时的可利用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自然界中存在的限制因子定律,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也起作用。如果没有技术进步,那些数量有限的自然资源就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因子。这是导致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