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社会科学 > 新闻学论文 > 正文
新闻学论文( 共有论文资料 17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新闻学教育观念的审思

2012-11-12 15:36 来源:新闻学论文 人参与在线咨询

作者:张原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近年来,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闻的传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使新闻业的专业性不断受到挑战。然而,新闻业的职业门槛并不完全由技术所决定,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系列理念所构建的,而高校恰恰是培养、形成、塑造这些理念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学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教育必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如果这种改变仅仅以就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使用为导向,那么新闻学教育的困顿则会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愈演愈烈。

当前,在我国新闻学教育中所表现出的过分追求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倾向,实则是新闻学教育理念短视的外在表现。“理念之于教育,展示的是文化的软实力,体现的是精神利益的再创造;理念之于精神,体现的是创新的活力,让人的灵魂在日后的价值观确立中,形成向上的力量。”〔1〕因此,要重建大学新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建构以新闻职业素养为主体的理念框架,从精神的高度引领学生进入到专业的视野当中,帮助学生完成合理的职业规划,为新闻学专业主义的职业品质寻求理性的支点,运用价值理念超越和摆脱“以技术为本”的实用理性的局限性。

一、构建专业价值观为导向的新闻学教育理念

传媒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于专业,但又必须超越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才能走出唯技术是瞻的误区。当前,新闻学教育必须建立能够协调理论学习、专业能力、人格培养和就业等诸多层面的核心理念,这种理念不仅应具有精神的张力,还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于这一问题,众多学者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要培养具有完善人格、心智发达和良好人文素养的新闻学人才,然而在实践中,只有以专业为依托才能真正实现专业优势,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从这一层面来看,新闻职业素养恰恰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价值命题,它以精神诉求为要义,以专业能力培养为起点,跨越新闻学学科设置的技术壁垒,体现出对职业的认同度以及完备的知识构架准备。基于这样的认识,新闻职业素养所表达的教育理念是特色与品质的凝结,更是对精神境界的不断求索,从而为新闻学人才培养提供更为持久的内在动力。

当前,我国新闻学教育从学科专业框架的角度来看,在大学本科阶段依据媒介分类的学科专业设置由于分类过细,大大减弱了其学科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更为重要的是新闻业界也在不断突破这些学科设定的内涵与外延。近年来,媒介融合的趋势正在从实践层面不断拓展新闻的领域,这种趋势必然会打破学科壁垒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界线,重新构筑新闻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新闻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必然应遵循一定的价值理念,并与之相互融合形成高等新闻教育的价值体系。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职业素养教育尤其是职业理想、职业精神教育也就应从原先的潜在状态变成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于日常教学当中,成为架构不同专业技能、知识的思想桥梁,从而呈现出新闻职业理想、职业价值的精神张力。

二、新闻职业素养的基本命题

新闻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体系。究其本质,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应是价值教育。这种教育从认识上建立了对职业传统的尊重,并以传承这样的精神为己任,同时全面把握这一职业的精神内涵,从根本上感知和认识新闻职业的本质,以最为真实和贴近的方式为学生构筑新闻职业的真实图景,从而使学生能从眼花缭乱的现实世界走向内在精神品格的塑造。“大学新闻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应该定在改进和提升整个社会的新闻工作的水准上,使全社会因有高水平的新闻服务而受益。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认识新闻工作对社会的责任和价值。”〔2〕这既是新闻学的特殊性使然,也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以此为理念的新闻职业素养教育包括以下基本命题。

1.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从本质上体现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认同和内在追求,它以一种神圣的理想主义精神传达出内心的热爱、良知及坚韧。职业理想不是空洞的幻想,也不是简单的说教,它是将对这一职业的热爱推至基于清醒认识基础之上的理性认知,它体现出精神的前瞻作用及对现实的超越和批判作用,这种超越现实的高度可以说是成为一名合格新闻人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指引,学生才可能对这一职业有比较全面和清晰的理解,也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新闻职业中抵抗诱惑、坚持理想、保持激情。新闻职业的特殊性会影响社会的不同层面,在媒介日益多元化以及媒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社会价值。尤其在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新闻体现、传达一种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理性。这种旺盛的社会需求同时来自于国家意志与公民意愿的共同激发,而由此建立媒介立足之本的公信力就成为评判新闻的公然尺度。

2.新闻职业的精神指向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新闻职业的精神指向与新闻职业的精神内涵并不完全一致。因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既定的新闻人,他们也没有明确的新闻工作环境,如果完全用职业精神的内涵来要求学生,会让这种教育显得苛刻而且缺乏务实精神,大大削弱了价值教育的功效。所谓新闻职业的精神指向其实就是以一种精神的感召力诠释职业情怀、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它包括良知、思想力与人文精神。良知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力量,是人作出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一个新闻人的良知永远是和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联系在一起的。良知的建立与健全远不是高等教育可以完成的,但高校理应为良知的存续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和场地,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真正踏入新闻业后有所担当并敢于担当。新闻为社会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娱乐,还有思想。新闻学是一种有独立和批判精神的思想智力活动。价值判断的前提必然是理性的,如果没有思考的主动性也就不会有新闻业的发展。独立的思考能力是与批判意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良知看作是道德上的进步,那么思想力则是使它进入理性境界的必然之路。但是仅有良知是不够的,它只能从道德的层面上进行规范,一旦价值观过分偏窄,缺少自我反思的能力,就会陷入简单的认知模式。对于一些新闻从业者所表现出的缺少平衡报道多种意见的能力,看似是由于职业训练不足所造成的,但实际上新闻报道需要的往往不只是胆量和义愤,而是冷静和专业化的思想力。

对于新闻业来说,人文精神是其不可磨灭的精神底色。但对于新闻业来说,到底什么是人文精神,有哪些具体的外在标准,似乎还难以找到一个最全面和权威的答案。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新闻业的核心是关乎人、关乎人的心灵。新闻理论的主体同样是从事这一职业的群体。人文精神从宏观旨趣上体现了新闻所关注的社会的视角和姿态,同时从微观上来说它又是每一个新闻人的内心展现。事实上,对于高校来说,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应仅仅宥于职业理念的狭义层面,而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核心。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