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征稿授权 经营授权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文体论文 > 音乐 > 正文
音乐( 共有论文资料 196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音乐教育的审美意蕴

2012-08-04 09:19 来源:音乐 人参与在线咨询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通过音乐和电影的完美结合,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与人性的回归、教育与人格的发展的故事:在一个被誉为“池塘之底”的学校,有一群被认为是“无药可救”的“差等生”,刻板冷漠、充满暴力的学校教育,让他们逐渐丧失作为人的基本尊严与权利。

 

新来的校监马修为这个学校注入一股新的气息,一个契机让他利用自己创作的音乐给学生排演合唱,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个人音乐才华的展现,学生间的默契配合,共鸣和谐的歌声不仅唤起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的想象和期待,也传达他们对亲情、友情的强烈渴望和人性之爱,同时也给整个学校带来了一缕生机,人与人之间不再敌对、仇视。与剧情的展开相配合,电影中音乐旋律优美流畅,每一首歌曲都巧妙地配合着故事情节,衬托着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童声合唱犹如天籁般浸入每个观众的心灵深处,让观众深深感动。下面,笔者将带着对影片观后的诸多思考,从音乐之美和人性之爱两个层面来探析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传达的音乐教育意蕴。

 

一、音乐之美的传递:和谐、自由、超越尼采有句名言:“没有音乐,生命是个错误。”这句话表达了音乐与个体生命之间深切的、不可分割的关联。影片中,和谐优美的童声合唱如生命的律动贯穿始终,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一颗颗稚嫩心灵中蕴含的热切、动感、激情的生命畅想。

 

(一)音乐审美的和谐性

 

“和谐是美的基本范畴,同时也是美的最高品级。”①

 

音乐是一种以和谐的、有组织的乐音形成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门类。音乐中的合唱表演形式要达到优美、和谐、统一的音响效果,不仅要求音乐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更强调创造音乐的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统一与平衡。合唱是一种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艺术化体现,在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让歌者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价值观等不断得到更新与重塑,也充满了歌者与指挥、歌者与创作者、歌者与歌者之间情感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合唱中,歌者不仅要表达作品的本体内容,也是体现歌者自身生命力量的绽放,更是人际关系亲密依存的方式与桥梁。影片中,从歌曲《看看你经过的路》《荣耀之巷》《托起轻盈的飞鹭》到《释动的梦》,每一首都用不同的素材、不同的音乐语汇,以天籁般的童声见证了孩子们的每一个转变,同时将音乐的和谐与人的和谐诠释到了最完美的境界。

 

(二)音乐审美的自由性

 

向往自由、美好是人性使然,而音乐,正是传达自由与美好的最佳艺术手段之一。情感体验是音乐体现内在生命的基础与方式,在学习和传达乐声的过程中,歌者不仅要做到技术与心理上的统一、平衡与和谐,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来传达内心对自由与对广袤世界的无限渴望。影片结尾,当马修被革职离开学校、黯然神伤时,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向大海拱向高空,一个孩子在希望着你呢,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回旋,纯真的爱啊,循着你的轨迹飞翔。”电影最后选用这首合唱曲不仅表达了孩子们对于老师的感激和爱戴之情,也是孩子们内心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

 

(三)音乐审美的超越性

 

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精神活动,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席勒对人的审美的超越性作过深刻的阐述:“只要人的内心点燃起烛光,身外就不再黑夜茫茫。只要人的内心平静,世界上的风暴就不再喧响,自然中斗争的力量也会平息在静止的边界上。”②席勒的这种关于审美态度的超越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审美态度的本质特征。

 

“哦,夜,将带给大地神秘的寂静魔法,黑暗陪伴着你,是如此的轻柔,如此轻柔的和音。从你们唱出希望的声音里,你的力量是如此的伟大,将一切转化成美梦……”,这首《黑夜》是合唱团为公爵夫人演唱的曲目,也是影片中最光辉的演唱曲目之一,曲调纯净带着些许惆怅,充满宗教的神圣与纯净。在演唱过程中,马修重新给予领唱莫杭治充分的肯定,马修鼓励和宽容的目光及莫杭治羞愧、感激的眼神彼此碰撞,在回旋的歌声中,音乐以其语言无可比拟的魔力,使得师生二人之间达到了心灵的共融与情感的升华。

 

二、人性之爱的传达:“以人为本”的教育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不仅诠释了音乐与人性之间的高度关联,同时也传达出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受教者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音乐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一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

 

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说道:“人性不是一架机器,不能按照一个模型铸造出来,又开动它毫厘不爽地去做替它规定好了的工作;它毋宁像一棵树,需要生长并且从各方面发展起来,需要按照那使它成为活东西的内在力量的趋向生长和发展。”③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校长是典型的刻板冷酷的行为主义者代表,他以“行动—反应”为口号与教育宗旨,在实施教育的过程当中暴露了模式化教育和强制性教育的两大弊端。模式化教育行为在影片中的典型表现就是以校长为首的教育者将孩子们视为动物,仅仅进行简单的、刻板的行为模式化训练。这种教育无视人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因素,把各具特色的学生强行纳入一个统一而固定的模式中,像生产加工标准件一样对他们进行训练。

 

在线咨询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