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文学论文 > 文学思想论文 > 正文
文学思想论文( 共有论文资料 48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奥斯丁文学思想的实践解析

2013-08-08 10:46 来源:文学思想论文 人参与在线咨询

一、“模仿自然”的实践

文学所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要高于生活,这样才能真实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示生活意义,才能对生活起推动作用。生活中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因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奥斯丁的小说抓住客观事物的这种具体可感的特征,把它生动地描绘出来。奥斯丁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是性格鲜明,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例如《傲慢与偏见》里的班纳特太太是一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班纳特太太急于抢先认识彬格莱,不指望靠朗格太太的介绍,她说“我不相信朗格太太肯这么做。她自己有两个侄女。她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瞧不起她!”吉英与彬格莱的婚事已成定局,班纳特太太心里高兴,她又说:“我觉得朗格太太这个人真太好了;她的侄女们都是些规规矩矩的好姑娘,只可惜长得一点也不好看。我真喜欢她们!”这两段话遥相呼应,把班纳特太太急于嫁女的心理以及她的反复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理性”的实践

奥斯丁的文学思想提倡秩序、崇尚理性,以秩序、逻辑及情感控制为基础,赞颂理性、平等与科学,认为理性是人们思想与行动唯一理由。奥斯丁在创作时寻求表达与措辞上的协调、统一、和谐,视小说创作为整体。奥斯丁这种对秩序与理性的强调深入到了她各部作品中。

1“理性”的情节

奥斯丁的小说结构严谨。例如,《理智与情感》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据表面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和判断,细心的读者虽然不时产生种种疑惑,但思绪会自然而然随着好的观察而发展,等着最后结果出现时,与表面现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如果重读一遍,会发现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早见于字里行间。

2“理性”的人物

奥斯丁的小说大都反映从爱情到婚姻的全过程,通常反映“理性”与“情感”的冲突、激化,而“理性”的选择是幸福的结局。小说的主人公是集理性为一身的典型人物,有美满的婚姻,然而情感支配的人物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惩罚。在《理智与情感》中,埃丽诺和玛丽安是亲姐妹,她们两人的爱情结局截然不同。姐姐埃丽诺理智、冷静、功利,她抑制着自己的感情,爱情幸福,成为爱德华的妻子;妹妹玛丽安浪漫、轻率,她的不理智,看不起年龄比她大很多的布兰登上校,最后被英俊的威洛比抛弃,饱尝爱情的苦果,最后她听从埃利诺理性的劝导,嫁给了一直爱着她的布兰登上校,走上了幸福的道路。

三、“朴素”的实践

奥斯丁文学思想主张用朴素的语言而不是华丽的语言来表达,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奥斯丁在叙事手法、写作技巧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以往作家不同的特点。

1对话

对话是奥斯丁作品里的主要语言。奥斯丁创造人物对话,一是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性格。二是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理解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意,耐人寻味。例如《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这些姑娘们,在我急切需要她们的时候,她们都上哪儿去了?”伊丽莎白:“您只要找到身穿红色制服的军人就可以了,妈妈。”伊丽莎白不说没有充分根据的话,没有胡乱说出妹妹在哪条街,这反映了伊丽莎白巧于应对、语言诙谐、谈吐轻松的个性,同时也映衬了她妹妹的浅薄、轻浮和任性。

2艾弄尼(Irony)

奥斯丁使用艾弄尼塑造了各类人物。她将喜剧人物及道德败坏人物个性的某一特征鲜明而讽刺地强调出来,使他们的行为与人们对他们的期待产生强烈的反差,就象漫画中一个政治家的鼻子和眉毛那样,然后,作者让他们在一个个场合里出乖露丑,充分表现。牧师不按基督教的教义行事;知书达理的玛丽却表现出不知礼节;外表英俊的魏肯内心却如此肮脏;横蛮霸道、企图阻止伊丽莎白和达西结婚的凯瑟琳•德伯格夫人却让达西知道伊丽莎白爱他;明白事理的父亲却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女儿。奥斯丁使用艾弄尼给她笔下的丑角画上了深刻的一笔,使这些人物具有真实的个性。小说中男女主角的塑造的完成往往要横跨整个故事,因此,必须立足于整部小说,参照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作者塑造男女主角,既运用艾弄尼展现人物怪癖,错觉,自相矛盾的性格,又让人物性格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前后对照,产生读者意想不到的结果。聪明的伊丽莎白却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富裕、傲慢、瞧不起伊丽莎白一家的达西却爱上了伊丽莎白;发誓不嫁给达西的伊丽莎白却爱上了达西。艾弄尼还恰到好处地渗透在《傲慢与偏见》中的每一个情景及整个情节中。凯瑟琳从伊丽莎白家出来,就到达西那里,把她与伊丽莎白的谈话说给达西听。目的是要达西恨伊丽莎白,想不到这样却增加了达西的信心,使他知道伊丽莎白爱他,于是,他有了勇气再次向伊丽莎白求婚,导致情节的变化。起初,伊丽莎白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发誓不嫁给达西富裕、傲慢的达西瞧不起伊丽莎白一家。随后,人物的心理产生逻辑性的变化,达西爱上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也爱上了达西。

3叙事艺术

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使用了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与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在第一章,叙述者以第三人称介绍到:“班纳特先生真是个古怪人,他爱挖苦人,不苟言笑,变幻莫测,……太太是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打听新闻”。作者不对人物做出主观描绘,而是将其放在不同的场景中,通过与人交往,使其完整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来,让读者自己感受人物的面貌、性格和思想,充分体现了小说的客观性与真实感。作者利用她的全知性,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将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故事概括出来,使小说完整地说明了事件,并拉开了作者、作品和读者间的距离。如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去汉斯福做客。作者通过场景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事件,而其他次要事件则通过概述的方式把事情交待完整:“时而雨水泥泞、时而风寒刺骨的正月和二月,就这样过去了。三月里伊丽莎白要上汉斯福去”。这种概述的方式调节了小说的叙事节奏,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使读者对人物的理解更加客观、全面。奥斯丁还故意采用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其意图是将读者拉进作品中去,聚集在人物的感知范围内,以此展示聚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的态度不自觉地被其同化,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场景的转换。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伊丽莎白的视角读者知道,她偶然从达西的表兄菲茨威廉上校那里听到达西最近帮助一位朋友摆脱了窘境,放弃了一门冒昧的姻缘,就断定达西拆散了宾利和简,一方面是由于傲慢心理所支配,另一方面是想把妹妹许配给宾利。事实上,达西不像伊丽莎白那样了解简的情感,断定简对宾利没有爱情,伊丽莎白也不能像全知全能的叙述者那样了解达西的内心想法,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四、“教化作用”的实践

奥斯丁文学思想提出文学要反映现实的同时,又积极主张道德理性的重要性。奥斯丁的小说,一方面再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另一方面把一种人生的信念展示给人们,具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

1好人有好报

《曼斯菲尔德花园》中,范妮始终“有一颗温柔亲切的心,想要表现得体的强烈愿望”,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起初她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托马斯爵士的重视,赢得了埃德蒙的爱。

2婚姻要以爱情和经济为基础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反对只有经济,没有爱情的夏绿蒂和柯林斯的婚姻,也反对只考虑美貌,不考虑经济的莉迪亚和韦翰的婚姻。作者赞美伊丽莎白与达西,吉英与彬格莱的婚姻,其基础是爱情和经济。

五、结语

世纪之交的文学景观,是奥斯丁文学思想与泛滥的感伤主义和哥特式小说等文学思想进行对话的黄金时代。通过对话和交流,奥斯丁文学思想得以成熟、发展,形成自己的特点。奥斯丁在她的小说中成功地实现了她的文学思想,表明了奥斯丁文学思想的独创价值。

本文作者:伍艳萍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