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征稿授权 经营授权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自然科学 > 农业 > 正文
农业( 共有论文资料 385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退耕还林土地利用与管护

2012-08-17 16:39 来源:农业 人参与在线咨询

 

长期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一直十分严重,并呈不断恶化的趋势,加剧了自然灾害,加大了受灾地区的贫困程度,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特别是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水灾,使全国上下都强烈地意识到,森林资源过度采伐,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大面积陡坡毁林开垦,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快林草植被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为此,我国政府继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于1999年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并圆满的完成了任务[1]。

 

退耕还林是国家用计划手段,以工程建设的方式,通过政策引导,使沙化地和退化坡耕地向林地资源转化,改变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达到生态—经济系统重建之目的的一项国家级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实施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实施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根治长江和黄河水患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是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举措;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

 

退耕还林(草)工程于2002年全面启动,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897个县(市、区、旗)。据统计,1999~2002年工程试点期间,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187.9万hm2,其中,退耕还林还草101.1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86.8万hm2[3-5]。江西省于2001年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自2001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至2010年,中央累计下达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67万hm2,其中2001~2005年为40.7万hm2[6]。

 

1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江西省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得以圆满完成,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仅就土地利用作一探讨[7-9]。

 

1.1对退耕地立地质量的评价工作做得还不够

 

立地质量综合评价是按照现有的环境因子状况,运用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土壤学和有关地理知识,对各种立地类型作出质量评价,从而为合理利用林地,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江西省对退耕地立地质量的评价工作做得还不够,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仍然带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这必然使得退耕还林的类型(生态保护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旅游型)选择不当,主要表现为:为追求经济效益,将生态保护型地段划为生态经济型地段。

 

1.2缺少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作业设计往往滞后于施工

 

一些地方在退耕还林实践过程中,缺少事前的土地利用规划,往往是边设计边施工,或者设计滞后于施工,影响了作业设计对施工的指导作用。随之而来产生的结果就可能是农民盲目种植,树种选择不当,不能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另外,个别试点县(市、区)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大面积发展经济林,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20%,甚至高达80%,这必然大大降低退耕还林的生态效果,并且由于经济树种选择缺少统筹规划,出现供过于求、结构趋同等现象,结果果贱伤农,导致复耕,国家所追求的生态目标很难实现。

 

1.3退耕还林过程中出现“两头踩”现象

 

部分地区农民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出现“两头踩”现象,既想得到政府补贴,又不愿将农地完全退耕,于是就出现了生态林地里、经济林地中套种农作物的现象,这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矛盾,也增加了经济收入,但从长远来看,严重制约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1.4退耕地退耕后的管护不能跟上

 

由于利益的驱动,部分农民所关心的只是退耕的的钱粮是否兑现,对还林的成效和效率,则认为与己无关,所以造林护林的责任感不强[10]。在所造林地中,有相当比例的经济林用地,由于耕作制度的原因使得地表裸露,如不加以管护则会加重水土流失,即使是所造生态林,在初期森林环境尚未形成、生态效益尚未发挥之前,也应加强后期管护。俗语说得好“三分造,七分管”,如果只造不管,必然是年年造林不见林,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所期待的生态目标也不会实现。

 

1.5对现有低产林的改造及封山绿化不够

 

退耕还林工程不应只是对退耕地进行人工造林,还应包括对现有低产林地的改造以及封山育林恢复林地植被。实践证明,大面积的林地植被恢复单靠人工造林速度太慢,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实行封育,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可大大加快林地植被恢复的速度[10];而低产林地改造不仅能节约大量资金,而且能快速恢复林地植被,为农田也为未成林造林地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1.6干旱、瘠薄地的造林技术问题仍有待解决

 

对于干旱、瘠薄退耕地的造林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目前也做了不少尝试,但由于造林技术复杂,造林费用昂贵,部分基层林业科技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使得这类立地造林效果依然不好,有些地方造林保存率仅为2%左右[11]。因此,继续加强对造林技术的攻关以及对已有科技的推广应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2对策

 

2.1对退耕地立地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合理规划,切实做到适地适树

 

对于退耕地首先进行立地质量的评价,在此基础之上确定退耕类型,对于生态脆弱地带必须营造生态保护林,而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可以适度发展生态经济林。施工前做好详尽的、切合实际的作业设计,在树种选择上力争做到适地适树,在确保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

在线咨询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