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日 8:00-22:30(免长途费):
学术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征稿授权 经营授权
当前位置:万博体育max官网成为娱乐者的首选之地期刊网 > 论文资料 > 自然科学 > 农业 > 正文
农业( 共有论文资料 385 篇 )
推荐期刊
热门杂志

不同生态类型区油茶生长差异

2012-08-17 16:54 来源:农业 人参与在线咨询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1.)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食用油料树种[1]。我国现有油茶林360多万hm2,主要分布在南方17个省、市(自治区)[2]。油茶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要求年平均气温为14~22℃,1月平均温度不低于3℃,突然的低温或霜害会造成落花落果;生长的相对湿度为74%~85%,年降雨量一般要求在800mm以上。

 

安徽地处我国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尤其是皖东地区的凤阳,是油茶林分布的最北缘[3]。作为安徽三大油茶生态区之一的凤阳,其年平均气温为14.9℃,接近于油茶生长要求的温度下限;年降雨量仅904mm,略高于油茶生长所要求的年降雨量,与安徽其他2个油茶生态区皖西和皖南的年降雨量、年均温、年日照时数等存在很大差异,且3个生态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等生态特征不同,就必然导致三地的油茶生物学及生态学习性存在差异。目前,对树木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材化学成分的比较方面,如邢善湘等[4]、刘洪谔等[5]、武恒等[6]对不同杨树木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不同杨树品种成熟材中的综纤维素、纤维素和苯醇抽提物含量高于幼龄材、木质素含量低于幼龄材、10g/LNaOH抽提物含量在不同品系中差异较大的结论;对油茶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脂肪及脂肪酸组成,而针对油茶枝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尚少见报道[7-9]。

 

为此,本研究选择安徽油茶分布最北缘的皖东油茶林与比较适宜油茶生长的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油茶林植株,对其枝、叶的含水量及苯醇抽提物、木质素、纤维素和综纤维素等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区域油茶化学成分的差异和变化趋势,掌握不同生态类型区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北缘油茶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采集地概况

 

采集地选择皖东凤阳县、皖西舒城县和皖南歙县。这3个地区代表了安徽油茶分布的不同生态类型:凤阳县面临淮河、油茶林种植在低丘岗地,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为油茶分布的最北缘;舒城县处于大别山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为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歙县处于皖南山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为油茶适宜分布区。3个生态区的环境条件详见表1。

 

1.2研究方法

 

选择寒冷季节(2010-12底,寒流过后1周)赴凤阳、舒城、歙县三地,分别采集安徽近年来选育的18个油茶良种的当年生枝、叶,其中,凤阳5个(分别为皖凤1~5号)、舒城4个(分别为大别山1~4号)、歙县9个(分别为黄山1~5号,皖徽1、3号,皖宁2、5号),这些油茶良种树龄均在40~45年。将所采集的油茶良种样本装入密封塑料袋中,做好标记。采集的枝条、叶片应无明显的机械损伤和病虫危害,且所取部位大致相近(树冠中上部四周的当年生枝条)。

 

1.3样品处理及测定

 

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和去离子水各冲洗3遍,置105℃恒温烘箱中杀青1h,再置60℃恒温烘箱中烘至恒质量,粉碎,过0.246mm筛。水分含量采用烘干称质量法测定[10];其余各化学成分的测定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11]:苯醇抽提物含量采用GB2677.6-94的方法测定,综纤维素含量采用酸性亚氯酸钠法(GB2677.10-1995)测定,纤维素含量采用硝酸乙醇法测定,木质素含量采用体积分数72%浓硫酸法(GB2677.8-1994)测定。各化学成分含量均指质量分数。

 

1.4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2003软件制图,图中的数据为各生态类型区多个油茶良种枝、叶化学成分的平均值(皖东5个、皖西4个、皖南9个);由于3个地区所采油茶良种数不一致,所以选择DPSv7.05软件对3个生态类型区油茶良种枝条及叶片的化学成分进行LSD法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生态类型区油茶生物学和生态学分化特征的比较

 

皖东凤阳、皖西舒城和皖南歙县3个生态类型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等生态特征不同,就必然导致3地的油茶生物学及生态学习性存在差异。3个生态类型区油茶的生物学及生态学分化特征见表2。由表2可知,皖东、皖西和皖南3个生态类型区的油茶在枝、叶、花和果实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春梢长度和春梢叶片数呈现出皖东<皖西<皖南的趋势;叶片的平均大小以皖南(5.76cm×2.76cm)最大;皖东、皖西和皖南的油茶叶片厚度分别为0.122,0.115和0.118mm;3个生态类型区油茶的始花期和盛花期出现的先后顺序均依次为皖东、皖西和皖南;3区果实成熟期类型不尽相同,皖东和皖西均为寒露籽,皖南为霜降籽;耐寒性随分布区从北往南依次减弱。

 

2.2不同生态类型区油茶枝、叶水分含量的比较

 

水分是维持植物生命体活动的重要物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其含水量有一定差异。皖东、皖西和皖南3个生态类型区的年降雨量差别很大,进而导致三地油茶当年生叶片及枝条的含水量存在差异。由图1可以看出,在同一生态类型区,油茶枝条中的含水量高于叶片,枝条含水量为48.5%~50.1%,叶片含水量为44.3%~47.3%;在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以皖南油茶水分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皖西和皖东。这一结果表明,在安徽油茶分布区内,植株含水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生态类型区之间叶片和枝条含水量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叶片:P=0.587>0.05;枝条:P=0.852>0.05)。

 

2.3不同生态类型区油茶枝、叶苯醇抽提物含量的比较

在线咨询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